close

台灣十大死因中,有七大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。 其中,空污中最難發現的PM2.5(細懸浮微粒),更可以穿透一般口罩,直達胸腔,增加各種心血管疾病和提高死亡率的風險。 和OECD的36國相比,台灣的懸浮微粒濃度更高居第二糟。 對抗空污,台灣不能再等。

 

身為國內龍頭醫院的台大醫院,今年為四十五歲以上醫師進行健康檢查。

 

精密的電腦斷層,猶如照妖鏡般照出不為人知的現實。受檢的三百人中,有十四人罹患癌症,為一般人癌症發生率的十五倍,其中十二人都是肺癌。

 

大家都在問,為什麼?白色巨塔內隱藏什麼樣的祕密?

 

答案之一,或許在白色巨塔外。肺癌患者快速增加,已是台灣的普遍現象。

 

從九月以來,環保署已經對台灣空氣品質惡化,五度發出警告。

 

遠從中國大陸席捲而來的沙塵陰影,更開始籠罩台灣。

 

 

菁英薈萃地 污染最高

 

「我們幾個醫師聚在一起,大家常討論肺癌病患,怎麼愈來愈多?」彰化縣醫療界聯盟醫師李武波,以每五年為期,整理各縣市三十年來的肺癌粗發生率,發現猶如水波般快速往外擴散,從十萬分之九暴漲到十萬分之四十二。

 

翻開台北市的空污地圖,或許更能按圖索驥。距離台大醫院不到五公里的古亭測站,過去十年的空氣污染指標(PSI)居台北市七大測站之冠,比周邊的中山、士林、松山和萬華站都高。

 

古亭站所涵蓋範圍,包括中正區和大安區,不僅有總統府、行政院等重要部會機關,更涵蓋台大、建中等知名學府,幾乎是全國菁英薈萃之地。

 

事實上,懸浮微粒中的PM2.5(細懸浮微粒),對健康的危害早已引起世界各國關注。

 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十月中,將空氣污染列為主要環境致癌物,引發肺癌風險更勝二手菸。最危險的,是可堆積在人肺深處的細懸浮微粒PM2.5。

 

 

致病又致命的PM2.5

 

美國心臟醫學會搜羅國際四百餘篇研究,證實粒徑只有頭髮二十八分之一的PM2.5,小到足以穿透呼吸系統,並負載重金屬、戴奧辛,以及病菌等,直接到達胸腔。

 

長期暴露在PM2.5中,更會增加引發心肌梗塞、中風和心律不整等的風險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率。

 

細懸浮微粒無所不在,除沙塵暴或河川揚塵等自然生成,到汽機車、工廠排放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經過反應,都足以生成。

 

PM2.5,這個在台灣還算陌生的名詞,已經成為各國政府關心的指數,在中國大陸更是許多人每天出門前必看的數字。

 

十月二十二日,哈爾濱PM2.5數值每立方公尺突破一千微克,中小學因此停課兩天,被喻為「空氣末日」。中國環保部也統計,大陸七十四個城市,今年十月,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天空污超標。

 

PM2.5的起伏,更會隨著時間變化。習慣搭公車的莊美珠(化名)最近開始騎腳踏車上下班。從羅斯福路到和平東路,「人到中年,多運動還是比較好,」戴著半遮式安全帽的她說。

 

但她卻不知道,古亭站每天下午四點開始,PM2.5隨著車流量增大逐漸飆高,最高曾在晚上九點,達到每立方公尺六十六微克。

 

而十月後隨著東北季風加強,空氣污染異常日數增加,常常從早上五點就開始往上揚,直到中午。一度在上午十點,達到每立方公尺七十微克。

 

連續瞬間飆高的數值,遠超過WTO建議的空氣品質準則——二十四小時值每立方公尺二十五微克。

 

「這麼高?那麼運動不是反而造成更大傷害?」每晚加班以閃過車流,氣喘吁吁回到家的莊美珠,很難相信。

 

由彰化醫師吳澄第領軍組成的彰化縣醫療界聯盟,覺得再也不能等待,從醫界投身環保運動,促使環保署在去年五月,制定細懸浮微粒標準。

 

台灣標準比照美、日,年均值希望降到每立方公尺十五微克。以目前全國平均二十二微克,要到二○二○年才能達成。「能達到已經很不簡單,美日也都有十年準備期,」環保署長沈世宏說。

 

 

空氣品質達到標準 還要等七年

 

制度或許可以搭建在美麗遠景上,人的健康卻等不了。因為在台灣,惡劣空氣的影響愈來愈明顯。

 

空污和疾病,猶如攜手共生的孿生子。

 

「台灣十大死因中,有七大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,」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理事葉光芃從惡性腫瘤、中風、心臟疾病、高血壓到肺炎、糖尿病,數到慢性下呼吸道疾病。

 

從流行病學來說,空氣污染和基因作用,在肺腺癌扮演重要角色,而肺腺癌正是肺癌中成長快的一種。

 

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指出,癌症的發生有時間延遲效果,過去台灣空氣污染嚴重所種下的「因」,或許目前正在結「果」。

 

肺癌更早在二○○一年,躍居台灣癌症死亡榜之首,並稱霸至今。每年因罹患肺、支氣管和氣管相關癌症而死亡者,達八千六百多人,三十年內成長五倍之多,同時期總人口卻僅增加三成。

 

另方面,國人因為肺炎、氣管和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健康問題,到醫院就診的人次,也高居所有病因的第一位,約佔就診人次七成,所需診療費用超過一千億元。

 

綠色和平組織和北京大學發布的《危險的呼吸——PM2.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評估研究》指出,去年在北京、上海和廣州、西安四大城市,因PM2.5污染而早死者,超過八千五百人。

 

中國環保部因而宣示,今年要打響PM2.5的環保攻堅戰,以顯示決心。

 

台灣與中國,兩岸似乎都陷入「爭一口乾淨空氣的戰爭」中。美國航太總署(NASA)運用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研究,繪製全球細懸浮微粒空污地圖,顯示從一八五○年到二○○○年,一五○年來的空污程度,亞洲國家以中國的污染最嚴重,台灣也不遑多讓,都是死亡數較多的深棕色。

 

今日,台灣空氣品質雖已有改善,效果卻仍有限。WHO蒐集全球近六百個城市的細懸浮微粒濃度(不含中國城市),相比之下,嘉義、高雄和金門都高到可列入前十名內,居第七、九、十名。

 

與OECD的三十六個國家相較,台灣的懸浮微粒濃度更高居第二糟。清潔度低於十一名的日本和第五名的韓國,僅贏過智利。

 

這場戰爭,不用槍炮、不用彈藥,卻讓國家社會付出巨大成本。

 

到底是什麼原因,讓台灣「爭不了氣」?

 

 

說明:表1、表2為WHO針對全球近600個城市的PM2.5數值,台灣排名是依照環保署資料,進行交叉比對。


WHO調查方法說明:數據取自於各個國家相關官方單位的報告或網站資料,因此各個城市的數據計算方法、取樣標準和年份可能會有所差異。非WHO公佈的其他城市,年均PM2.5分別為:北京官方公佈的數字70,香港29,日本東京15。

 

資料來源:表2為WHO、表3為OECD與主計處

 

 

雲林、彰化:發電廠和重工業圍繞

 

國家產業結構和經濟政策是關鍵。從石化廠、發電廠到煉鋼廠,密集分布在中南部。

 

「這是在販賣人民健康,取得廉價經濟效益,」站在環保署大門口,彰醫盟現任理事長、秀傳醫院副院長蔡志宏,右手拿著麥克風,左手握拳高高舉起,反對六輕工業區擴廠。

 

他更要抗議,北邊有全世界排碳量最高的台中火力發電廠,南方有六輕工業區,不管吹南風、北風,彰化都受害。

 

長達八公里、寬四公里的六輕工業區,似乎成為眾矢之的。台大公衛所教授詹長權調查,發現距離六輕十公里內鄉鎮(如台西鄉、麥寮鄉),空氣品質下降,測得包括傳統污染物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,以及具致癌性的揮發性有機物、重金屬等。

 

從二○○八年到一○年,這些鄉鎮的癌症發生率,是六輕營運前一九九九年到二○○一年的四.○七倍。慢性氣道阻塞,同樣隨六輕營運時間而上升,前後相差達兩倍。台塑對類似說法,反擊力道一向強勁。對率先提出六輕致癌研究的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提出民、刑事控告,並索賠四千萬元。

 

台塑強調,全國各地癌症都逐年增加,不只雲林縣。且癌症發生與遺傳、環境、生活習慣都有關,以六輕建廠為分隔點,是刻意誤導、惡意評論。

 

今年九月,法院在民事一審判決台塑敗訴,刑事則不起訴處分。

 

詹長權感嘆,經濟要發展、石化業要提升,國家就要投入資源了解對公共衛生和環境的衝擊,作為政策依據。否則沒有共識,紛擾也將繼續存在。

 

 

嘉義、台南:東北季風的受害者

 

地形和季風風向的助長,讓部份縣市受害更深。以最近十年來,肺癌發生率高掛前七名內的嘉義縣、台南縣和彰化縣、雲林縣,四縣市的細懸浮微粒濃度年均值,均分布在前八名。

 

「空氣污染,不是排放源所在地最嚴重,而是要看空氣往哪裡集中,」中研院副院長、公衛專家陳建仁解釋。台灣夏天吹西南風,中南部是迎風面,污染發生後很容易吹散,也是一年中空氣品質最好的季節。

 

十月後,東北季風盛行,若風力不夠強,到中南部後易受中央山脈阻隔,尤其嘉南平原因位在中央山脈背面,污染物更容易滯留累積。地球公民基金會統計,從嘉義一路到高雄、屏東,去年一年要呼吸到好空氣的日數,十天中最多只有三天。

 

人口稠密的北部都會區,汽機車則是無法解決的難題。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中,台灣的人口密度和人均車輛用油量,高居全球第二。

 

汽機車密度更高居世界之冠。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四○三輛機車,每一.五人擁有一輛,為日本的十倍。

 

 

台北大安區:交通廢氣 滯留台北盆地

 

以台北大安區為例,雖然擁有最高的房價,呼吸的卻是最差的空氣。

 

蕭小姐的兒子所就讀學校,就在大安森林公園旁。開學第一天,她從擠滿人流車龍的學校門口,好不容易接到兒子,站在分隔島上等公車,「身旁機汽車一輛又一輛,我都快窒息了,」蕭小姐抱怨。

 

「大安區位處台北盆地中心,沒有風時,污染滯留不易擴散,」曾經擔任環保署空保處長、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主任楊之遠分析。這就跟馬桶沖水一樣,水自然順著漩渦往中間集中。

 

即使有大安森林公園,龐大交通量和盆地中心的位置,卻是它擺脫不了的原罪。

 

 

台北、基隆:中國大陸沙塵暴衝擊

 

此外,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五月的大陸沙塵暴,長程傳輸的污染威力也不容小覷。除了台灣自身的污染之外,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艮輝以模式模擬,細懸浮微粒濃度遠從中國大陸飄來,佔總污染量的三七%。

 

爆量的沙塵通常先到基隆、宜蘭和台北,再往南擴散,污染濃度也隨之遞減。

 

隨著大陸沙塵暴發生頻率、規模及強度不斷上升,台灣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也明顯增加,未來五到十年有可能更加劇烈。

「沙塵暴過後一到三天,心肺疾病就診人數明顯增加,」成功大學副校長蘇慧貞證實。

 

揮之不去的空污陰影,造成城市發展受限。「有人建議買廣告掛在大樓前,歡迎富豪到全國空氣最差的地方買豪宅,」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的聲音中有著怒氣。

 

她的房子位在高雄巨蛋所在的左營區,鄰近漢神百貨公司、凹仔底公園,近年房價節節飆漲,投資客紛紛轉戰當地投石問路。但左營區每年承受細懸浮微粒污染量,卻在全國七十六個測站中排入前十名;高雄市政府規劃的南星遊艇園區,在環保署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時,也因為細懸浮微粒污染嚴重,被迫進入第二階段環評,相繼卡關。

 

空污成為高雄市要翻轉產業、發展國際都會的最大阻礙之一。因為高雄周邊被石化工業區環繞,從林園、大社工業區,中油的三輕、五輕廠到中鋼及火力發電廠等。

 

而高屏空氣污染防制區更是全國五大空氣品質防制區,唯一臭氧和懸浮微粒都被列為最差的第三級。

 

 

漂泊的空污難民

 

更多人因為擔憂而遷移,成為名副其實的「空污難民」。

 

颱風雨尚未遠離的這一天,《天下》記者來到彰化縣大城鄉的台西村,地上雖是濕的,卻有股悶熱味。

 

站在村旁的濁水溪畔往南望去,相隔四公里遠的台塑六輕工業區內,三九八根煙囪不時冒出一屢屢白煙,往天際飄散。這個村落和雲林縣麥寮鄉、台西鄉,同樣都在距離六輕十公里的範圍內。

 

在全國測站中,距離六輕最近的彰化測站,細懸浮微粒濃度為每立方公尺二十九.九五微克,但斗六測站上半年,一度飆高到每立方公尺八十二微克,平均為三十五微克,僅次於嘉義市和屏東縣。

 

曾經以種西瓜、捕鰻魚苗聞名的村落,逐漸沒落。戶口上還有的一千餘人,如今只剩下不到五百人。

 

「五年後,我敢保證清明節回來掃墓的人,比過年回家團聚的還要多,」週末才回到台西村探望父母的許震唐感嘆。年輕人走了,老一輩的或是凋零、或是隨著子女遷移,他的親朋舊識一個個消失在南風中。

 

走不了的人,也不知道未來在哪裡。回到濁水溪南岸,傍晚時分的台西鄉五條港邊,穿著青蛙裝的林進郎,雙手拿著竹竿架起蚵架,他已經浸在水中超過十小時。

 

在身後的六輕工業區,隨著夜幕降臨,燈也亮起來,在霧紗中忽明忽暗。

 

九月後,空氣中熟悉的酸味又回來。「有沒有哪個公部門可以告訴我們,在這樣的環境到底會不會罹癌?國家能不能提出政策配套?」身為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的林進郎,雖然是六輕監督委員會委員,卻愈來愈無奈。

 

每一個人,每天要呼吸兩萬次,將一萬公升空氣吸進肺裡。每一口氣,都關係著健康,甚至影響命運。

 

國際相關研究更發現,細懸浮微粒對健康的影響是沒有閾值(極限)的,不論再低的濃度,都會增加死亡率,以及罹患心血管疾病、肺癌的機率。

「PM2.5的標準一定要不斷往下修,」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鄭尊仁說。

 

環保署也開始著手,從污染源頭減量,除將針對發電廠,進行加嚴管制,逼使業者改用天然氣,或其他新能源;同時要在十年內,以電動公車全面汰換柴油市區公車,共計六千二百輛。

 

但歐美各國的動作更積極。美國今年就將原來制定的細懸浮微粒標準,從年均值每立方公尺十五微克,再度下修到十二微克。

 

因為美國採取廣泛的控制措施後,從一九八○到二○一○年,主要空氣污染物排放減少過半,同期國內GDP也不斷攀升,顯示污染治理政策產生的社會效益,遠遠大於實施成本,往往是五到十倍甚至更多。

 

在加拿大,則是由醫師站上第一線,成為對抗PM2.5的尖兵。加拿大心臟科醫學會年會上,政府不但發給每位醫師海報,還有一疊衛教單張,提供醫師告訴病患什麼是細懸浮微粒,以及該做的自我保護措施。「要做就要拿出魄力,跟PM2.5宣戰,」歷經超過三十年公務生涯的前環保署空保處長楊之遠直言。

到底誰該負責?台灣的高人口密度,是無法改變的宿命,但政府卻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使用。

 

 

政府該立即向空污宣戰

 

地球公民基金會將矛頭指向經濟部。九月,立委林佳龍和趙天麟在該會的記者會上,拿出手上的提案,十四位立委共提出三種版本。

 

每個版本都指向修改「空污法」第十二條,因為環保署若要對任何空氣污染嚴重區域,進行排放量「總量管制」,都必須「會同經濟部」。

 

一旦進行總量管制後,工廠擴增或新建都須先抵換或交易,以取得排放額度,可能影響或限縮產業發展,以至於十五年來,空有空污法條卻從未使用。

 

「關鍵還是在工業局,」一位環保署高層坦言。

 

除修法外,石化業要提升,應該以國家型計劃確認問題根源並制定政策,鼓勵更多研究經費投注在空污和疾病相關研究。更重要的是,台灣的產業政策要往哪裡走,經濟部必須要有通盤規劃。

 

不可諱言,政府現在的每一步,都決定未來十年內,我們將呼吸到什麼樣的空氣,以及到時候的台灣,將呈現什麼樣的面貌。生活在這個國家,人人都值得擁有更乾淨的空氣。

 

 

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王敏玲

高雄媽媽的「空污日記」

 

女兒兩歲時常常感冒,流鼻水、咳嗽樣樣來,讓還是新手媽媽的王敏玲,急得團團轉。

 

醫生說這是過敏性氣喘,「在污染的環境下,特別容易發病,」這是她第一次知道,空氣可能造成的傷害。

 

當女兒成長到4歲時,突然感冒誘發氣喘劇烈發作,高燒不退加上喘個不停,做媽的每天晚上都得抱著女兒睡覺。「因為小孩氣喘不能平躺,必須立睡,」回想一連四天的折磨,讓她的背部痛到無法直立,王敏玲仍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背。

 

這幾乎是所有家有氣喘兒的媽媽心中的痛,也是共同的經驗。身為母親,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或許就是「乾淨的空氣」。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在去年2月,做出一項創舉,她在基金會的官網上,連續記錄高雄的天空,完成長達百日、不間斷的「空污日記」。

 

 

給孩子一輩子最好的禮物

 

今年,她更走上街頭,發起公民連署。她整理高雄境內工業區附近小學有52所,共計4.5萬名小學生,因而提出要有預警機制,在空氣品質發生變化時,讓孩子不要上體育課或在戶外活動。

 

同時,要推動立法院修改法令,逼使經濟部針對高污染產業聚集地區,會同環保署劃定空污總量管制區,讓工廠再也不能在沒有合理管制範圍下,以「合法」為掩護,無限制擴廠。

 

她四處去演講,不斷握手、發傳單,踏遍可以走過的角落,如今已有超過萬人記名參與。

 

「當初我只是想喚起朋友,關心自己的生存環境,」王敏玲說,河流有視覺影像,污染容易呈現,但沒有形體的空氣,卻很難讓人「有感」。

 

為了讓人感受到污染,王敏玲常常拿著相機,站在九樓的辦公室落地窗前,拍攝遠處的柴山:藍天白雲的柴山、灰沉陰鬱的柴山、猶如蒙上薄紗的柴山……,逐一上傳到臉書,還要配合環保署的監測數據輔助說明。

 

在執行長李根政的鼓勵下,她決定挑戰自己,開始了一段漫長的百日旅程。

 

「這活動比較像是市民意識喚起,而不是科學觀測,」王敏玲先定了調。每天在位於博愛路上的地球公民基金會辦公室,固定早上11點拍攝高雄的天空,並上傳到官網,讓關心的人共同監督,了解每一天的進展。

 

拍攝同時,她還要緊盯官方的空氣品質監測網,時時公布狀況,包括關鍵的污染物懸浮微粒、臭氧和空氣污染指標(PSI)等,也因此養成她出門前一定要確認空氣品質狀況的習慣。

 

很多人都是從她所公布的訊息中,獲知高雄的空氣怎麼這麼糟?還有媽媽擔心地問,現在要外出接小孩,該怎麼辦?

犧牲了和家人的假日相處時間,還曾因身體不適、感冒發燒而被迫中斷,王敏玲終於在去年5月,完成了100天的空污日記,寫下高雄的每一天,並將洗出來的照片貼滿一堵牆。

 

100天中只有23天看得到藍天,意味著高雄人每4天就有3天,都是過著髒空氣環繞的生活。

 

其實,她心中還有個更大的目標,希望高雄有一天能晉升為空污指標天天達到良好(指標50以下為良好、100以上為不良)的乾淨城市。

 

「會讓人民有感,是要呼吸到乾淨空氣,」她解釋,要大口呼吸新鮮空氣,不能只是追求不良率下降,而是要實質改善。

 

不久前,一個三胞胎的媽媽聽完她的演講,寄了二十多張已經完成的連署書到基金會。因為她的孩子長期生病住院,體會到健康對人有很大的影響,回到醫院後,到處找醫護人員和朋友,一起簽連署書。

 

王敏玲想起這個媽媽,聲音仍是微微顫抖。

 

雖然女兒已經12歲,隨著年紀增長,過敏性氣喘症狀逐漸緩解,「但我的努力,可以救其他人的小孩,」王敏玲說,還有給自己的老年,一口真正乾淨的空氣。(林倖妃)

 

來源: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4076

arrow
arrow

    green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